查看原文
其他

成功着陆!欢迎回家!

北京时间2022年12月4日20时09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19时20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发出返回指令,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此后,飞船返回制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返回舱成功着陆后,担负搜救回收任务的搜救分队及时发现目标并抵达着陆现场。返回舱舱门打开后,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身体健康。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于2022年6月5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随后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形成组合体。3名航天员在轨驻留6个月期间,先后进行3次出舱活动,完成空间站舱内外设备及空间应用任务相关设施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开展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在轨迎接2个空间站舱段、1艘载人飞船、1艘货运飞船的来访,与地面配合完成了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建造,与神舟十五号航天员首次完成在轨交接班,见证了货运飞船与空间站交会对接最快的世界纪录等众多历史性时刻,并利用任务间隙,进行了1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以及一系列别具特色的科普教育和文化传播活动。


陈冬成为中国首个在轨驻留时间超过200天的航天员。


回家之路,步步“精心”
这一趟旅程不容易

他们仨是怎么返回地球的?

流程说来简单

分离、穿越大气层、着陆

听起来很容易

但其实每一步

都有很多精心设计的环节

科技含量非常高


第一步,分离

在这个过程中

载人飞船要和空间站组合体分离

返回舱还要和轨道舱、推进舱分离

在完成分离之后

神舟飞船会从400公里高度的圆形轨道

变轨到近地点

低于100公里高度的椭圆形轨道

从而为再入大气层做准备


接下来

再入大气层

是航天员回家路上

风险最高的一个步骤

再入的过程中

返回舱会和大气层摩擦

产生上千度的高温

普通材料根本经受不住

这个时候

就需要用到防热衣



高温材料的碳化剥落

可以带走大量热量

返回舱的动能逐渐变小

速度逐渐降低

从而保证航天员的安全

可谓是“点燃我,保护你”



经历过大气层的考验之后

航天员此时就能看到地面了

为了让返回舱平稳地着陆

在距离地面十公里的时候

降落伞会打开

进一步降低返回舱的速度

同时

发动机也会做好着陆缓冲的准备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飞船系统总体副主任设计师 彭华康:当返回舱降落到离地面一米左右的时候,着陆反推发动机会工作,它产生一个向上的冲量,进一步使我们返回舱的速度降到1到2米每秒。然后我们舱内又有缓冲的座椅,然后座椅里面也还有一些缓冲的材料,能够进一步确保返回舱着陆的冲击更小,确保航天员的安全。



在这个过程中

降落伞非常关键

返回舱的降落伞

分为引导伞、减速伞、主伞三顶伞

在距离地面还有10公里时

它们依次拉开

使下降速度逐步降低

就像开车一样

缓缓减速、平稳停下

为了防止主伞出现故障

返回舱还配有备伞

在特定条件下会自动启用

以保证航天员的安全


返回地面的航天员为什么需要被抬着走?
航天员着陆后

需要坐上专门设计的座椅

被抬出来

身体素质强悍如他们

为何出舱时要被人“抬着走”?

其实

这和重力环境的变化有关

航天器急速下坠的过程

会带来非常大的过载力量

此时航天员身上

相当于同时压着三个人的重量

这可比坐过山车难受多了

另外

三名航天员在“出差”的这段时间里

一直处于失重状态下

返回着陆以后

突然产生的地心引力

会让航天员的身体一时间无法适应

一方面

会使航天员血液流动紊乱

立位耐力下降

脑供血相对不足

从而出现晕厥

另一方面

负责维持平衡的前庭神经

此时还没能迅速反应过来

产生平衡定向力障碍

此时强行站立

容易姿态紊乱、摔倒或骨折

所以此时此刻

即使身体素质强悍如航天员

也只能被“抬着走”了



航天员回来之后还要经受什么样的考验?

三名航天员平安回家了

但太空之旅带来的考验

还远没有结束

据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的专家介绍

三名航天员在轨驻留六个月

这是一个长期的在轨驻留

经过这样长的周期后重返地球

对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

是一个综合的考验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员医监医保室主任 徐冲:我们称为重力再适应,身体从上到下各个器官系统都要去适应重力的环境,比如前庭系统、骨骼肌肉系统、心血管系统、平衡功能、肌肉的协调性,包括整个体液分布的改变,我们知道,在轨时,体液头向分布了,回到地球,整个体液又回到下肢了,所以对整个人体的各个器官系统,都有不同大小程度的影响和挑战。

为了帮助三名航天员

更快地适应地球一个G的重力环境

地面工作人员

要在打开舱门的第一时间

展开一系列措施

来促进航天员身体机能的恢复

徐冲介绍

返回地面时

在返回舱内

医监医保人员

会协助航天员体位调整

给予口服补液

促进航天员快速重力再适应

然后抬出专用的航天员抬送座椅

这是专为航天员返回后恢复设计的

可以根据航天员的情况

调节至最舒服的体位

这些都只是第一棒

后续再到医监医保载体内

还将采取其他的措施

帮助航天员适应“老家的感觉”



此刻着陆场正值冬季

气候寒冷

很多人关心

航天员回来会不会冷?

地面接应的工作人员保障如何?

针对这一情况

工作人员对航天员出舱程序和保障装备

也进行了调整和优化

热水热饭保温毯

统统已备好

反复演练

只为平安迎接他们凯旋

专家介绍

三名航天员返回后

还要进行为期半年的恢复训练

经过细致的观察评估后

再转入正常训练


英雄的航天员

欢迎回家!

»大家都在看

事关核酸检测、出行、教育等,多地最新发布→

明起,逐步恢复!

来源|河北新闻网微信综合自中国载人航天、央视网、央视新闻等

编辑|张子涵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资讯↓河北新闻网微信视频号

点击可直接观看更多内容请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